遼中縣古典主義音樂學習組

中藥大風子的別名及其藥用功效與應用!

只看樓主 收藏 回復
  • - -
樓主
逍遙丸功能主治

  大風子,中藥名,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、海南大風子的成熟種子,分布于我國臺灣、海南及云南等地。具有祛風燥濕,攻毒殺蟲的功效,常用于麻風,楊梅瘡,疥癬,酒皶鼻,痤瘡。
 


大風子圖片
 

  【藥材名稱】

  中文名:大風子

  拼音:Dà Fēnɡ Zǐ

  英文名:Chaulmoogratree Seed

  大風子的別名:大楓子、麻風子、驅蟲大風子。

  【藥材基源】

  大風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、海南大風子的成熟種子。

  【性味歸經】

  大風子味辛;性熱;有毒。歸肝;脾;腎經。

  1.《綱目》:"辛,熱,有毒。"

  2.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"

  【用法用量】

  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煅存性研末調敷。內服:入丸、散,一次量0.3-1g。
 


大風子圖片
 

  【用藥禁忌】

  大風子性毒烈,一般只作外用,內服宜慎。必須作內服劑用時,當稀釋于復方中用,并不得過量或持續(xù)服用。外用也不得過量或久用。陰虛血熱、胃腸炎癥、目癥患者均忌服。

  大風子中毒時可出現頭暈、頭痛、胸腹痛、惡心、嘔吐、四肢乏力、全身發(fā)熱感,嚴重時可出現溶血、蛋白尿及管型、肝脂肪變性等癥狀。

  【大風子的功效與作用】

  中醫(yī)認為大風子具有祛風燥濕,攻毒殺蟲的功效,常用于麻風,楊梅瘡,疥癬,酒皶鼻,痤瘡。

  1.《綱目》:"主風癬疥癩,楊梅諸瘡,攻毒殺蟲。"

  2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行痰,殺蟲,劫毒。用霜,亦可劫頑痰,行積水。"

  3.《國藥的藥理學》:"治象皮病。"

  【大風子的圖片】
 

            
            
 

  【形態(tài)特征】

  1.大風子

  大風子為常綠喬木。樹干直立,枝伸長。葉革質互生;葉柄長0.6-3cm;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10-30cm,寬3-7cm,先端鈍尖,基部鈍圓,全緣,兩面無毛;

  側脈8-10對,網脈明顯。花雜性或單性,1-數朵簇生,花徑約2cm,花梗長1-4cm;雄花萼片5,卵形;花瓣5,卵形,黃綠色,能育雄蕊5個,花絲短而肥厚;

  外輪雄蕊通常退化成鱗片狀,著生瓣基,中央有退化子房;雌花的退化雄蕊合生成紡錘狀體,子房卵形,被長硬毛,花柱粗短,被柔毛,柱頭5裂,常成冠狀反卷。

  漿果球形,直徑6-12cm,果皮堅硬。種子30-50顆,卵形,略呈多角體狀,外種皮角質,胚乳豐富?;ㄆ?-3月。
 


大風子圖片
 

  2.海南大風子

  喬木,高6-9m。葉互生;葉柄長約1.5cm;葉紙質或薄革質,長橢圓形,長8-14cm,寬3-6cm,先端急短尖而鈍頭,基部楔形,全緣或具不規(guī)則的淺波狀鋸齒;

  側脈纖細,每邊7-8條??偁罨ㄐ蛞干?,長1-1.5cm,無毛;雄花:密集,萼片4,橢圓形,花瓣4,腎狀卵形,邊緣有緣毛,雄蕊12,花絲疏被短柔毛,花藥呈圓形;

  雌花:花被與雄花的相似而略大,退化雄蕊約15,子房卵狀橢圓形,密被黃色絨毛,1室,側膜胎座5個,胚珠多數,花柱缺,柱頭3裂。

  漿果球形,直徑4-7cm,密被褐色柔毛,果皮革質。內含種子約20顆,略呈三角狀卵形,長約1.5cm?;ㄆ?-9月,果期5-10月。
 


大風子圖片
 

  【采收儲藏】

  10-12月,當樹上部分果實的果皮裂開時,即可全部采收,攤放至果肉軟化,去皮,將種子洗凈,曬干。

  【炮制方法】

  大風子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和種皮取凈仁,用時打碎。

  大風子霜:取凈大風子,碾如泥狀,用布包嚴,加熱并壓榨去油,如此反復數次,至藥物松散不再黏結成餅,碾細備用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

  大風子:我國臺灣、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。原產東南亞地區(qū)印度等國。

  海南大風子:生于山地疏林的半陰處及石灰?guī)r山地林中。分布于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 


大風子圖片
 

  【性狀鑒別】

  1.大風子

  種子略呈不規(guī)則卵圓形,或帶3-4面形,稍有鈍棱;長1-2.5cm,直徑1-2cm。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,較小一端有凹紋射出至種子1/3處,全體有細的縱紋。

  種皮堅硬,厚1.5-2mm,內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,與外表面凹紋末端相應處有一棕色圓形環(huán)紋。

  種仁外被紅棕色或黑棕色薄膜,較小一端略皺縮,并有一環(huán)紋,與種皮內表面圓形環(huán)紋相吻合。

  胚乳肥大,乳白色至淡黃色,富油質;子葉2枚,淺黃色或黃棕色,心臟形;下接圓柱形胚根。氣微,味淡,有油性。以個大、種仁飽滿、色白、油足者為佳。

  2.海南大風子

  種子略呈四面體,一面隆起,三面稍平坦;長1-2cm,寬0.5-1cm。表面發(fā)黃白色至灰棕色,有多數隆起的縱脈紋,種臍位于種子的一端。

  種皮硬而脆,厚0.5mm,易碎。種仁不規(guī)則長卵形,外被暗紫褐色薄膜,具微細皺紋;胚乳黑棕色,子葉心臟形稍尖,色較淺。
 


大風子圖片
 

  【配伍應用】

  1.治大瘋眉目遍身穢爛者:大楓子肉三十兩,防風、川芎各十兩,蟬殼、羌活、細辛、首烏、獨活、苦參、當歸、牛膝、全蝎、黃芪、薄荷各二兩,白芷、狗脊、牛黃、血竭各五錢。為末,米糊丸,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茶下,空心服,日進三次。(《解圍元藪》大風丸)

  2.治大風瘡裂:大風子燒存性,和麻油、輕粉研涂,仍以殼煎湯洗之。又治楊梅惡瘡。(《嶺南衛(wèi)生方》)

  3.治一切瘡疥膿腫等瘡:大楓子肉;白礬(枯)各二兩,真輕粉一兩,為末。將柏油六兩和勻涂之。(《癘瘍機要》大楓子膏)

  4.治癬癢各瘡:大楓子肉三錢,土硫黃二錢,枯礬一錢,明雄黃二錢。共為末,燈油調搽,(《血證論》大楓丹)

  5.治風刺亦鼻:大風子仁、木鱉子仁、輕粉、硫黃為末,夜夜水調涂之。(《綱目》)


舉報 | 1樓 回復

友情鏈接